1 2 3 4 5
组织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党建工作 >>组织生活>>正文

音乐与演艺学院率队赴通江进行创作采风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3年10月28日 文章点击数:4095 【打印】

    为认真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基层挖掘创作素材,激发“正能量”作品创作灵感,提高学院主题创作水平,为地方文化事业服务。2013年10月22日下午,音乐与演艺学院负责人何俐副教授、党总支副书记张吉应(主持工作)率领理论教研室、舞蹈教研室部分教师,奔赴民歌资源丰富、素有“川陕苏区首府”之称的通江县进行了创作采风活动。
  在通江县委宣传部的带领下,一行人首先参观了中国最大红军烈士陵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该园位于距通江县城四十余公里的沙溪镇王坪村,整个陵园共计埋葬25048名红军烈士,于2012年5月9日重新修缮正式开园。老师们沿着“千秋大道”拾级而上,依次参观了牌坊、无名烈士集墓、散葬墓碑林和英烈墙。一幕幕场景让参观者的视觉与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与冲击,特别是置身于呈扇形分布的上万座白色散葬墓碑林和在山顶上刻满着7823个通江籍烈士的英烈墙面前,先烈们为信仰而浴血奋战的场面似乎就在眼前,震撼、敬意和缅怀之情久久难以挥去。
  一行人还专门采访了该烈士陵园的义务扫墓人王建刚。他的父亲在当年红军进入王坪后就参加了童子军,担负着抬伤员和送信的任务。红军撤退后,因年龄小就留了下来,并一直坚持义务守墓扫墓,并教育子孙后代要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革命烈士。离世前要求儿子继续扫好墓,并一代代传承下去。何俐副教授当即组织开展了一场现场创作交流讨论会,并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部署。
  在返回途中,老师们又去通江县瓦室镇啸口村看望和采访了义务坚持看守无名烈士墓的聂正远老人,听他讲述了他父亲与红军的经历与故事,老师们再一次受到心灵的洗礼。在采访过程中,另一位老人即兴唱起了当年的红色革命歌曲,情感真挚而朴实,老师们随即进行了录制,获取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通过此次活动,不仅让老师们下一步的创作成了“有米之炊,有源之水”,为老师们创作出优秀的、“接地气”的音乐舞蹈作品打下了基础,更让老师们真真切切地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老师们也期待能有更多的、更广泛而深入的采风交流机会,为教学、科研获取更多的素材,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更好地服务。
  
                                                           撰稿:陈国志    审稿:张吉应
版权所有 @ 2017 四川文理学院音乐与演艺学院 |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塔石路中段519号 | ICP备案号:蜀ICP备06020089号-1 、网警备案号:5117000300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