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音乐学院包爱军教授应邀来校举办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专题讲座
作者:撰稿:张承嘉 审核:潘广宇 来源: 发表于:2025年04月29日 文章点击数:190 【打印】
为深化音乐学科学术研究,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我校于2025年4月29日下午成功举办《认知音乐与学术分类—以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为例》专题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特邀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包爱军教授担任主讲,音乐与演艺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等相关教师及学生参会。
包爱军教授以《认知音乐与学术分类——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学科建构》为题,系统阐述了音乐学术研究的分类学原理及其在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中的实践应用。在方法论层面,包教授创造性地提出:理性分析的逻辑分类不应仅作为研究工具,而应视为学科认知的终极形态。
讲座重点解析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范畴:其一,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形态的保存与传承研究;其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学脉络的考证与建构;其三,少数民族音乐现代化进程中的范式转换研究。包教授特别指出,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传统音乐的现代化研究已突破单纯的技术移植层面,需深入探讨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语境的有机融合机制。在学科分类学层面,包爱军教授构建了具有创新性的"三分法"理论模型:将少数民族音乐划分为民间音乐、宗教祭祀音乐和政礼音乐三大体系。这一分类范式引入政治礼仪音乐维度,完整呈现了少数民族音乐的社会功能谱系。
包教授强调,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作为跨学科研究领域,兼具文化人类学、民族音乐学与艺术学的复合特征,其学科魅力正体现于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辩证统一。他呼吁学界同仁应立足文化多样性视角,运用现代学术方法深化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特别要关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音乐文化交流研究。
本次学术活动现场学术氛围浓厚。在互动环节,参会教师就"少数民族音乐学科建设""民族音乐比较研究"等议题与包教授展开深入探讨。讲座为我校艺术学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照,对提升科研项目申报质量、强化学术研究特色具有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