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演艺学院参加四川省第十届大学生艺术节活动

   《萨啦》彝语意为“越来越好”的意思,作品为彝族音乐风格,旨在赞美大凉山风景和人民在党的政策下积极乐观、奋勇争先、吃苦耐劳的精神,日子越过越好,生活越来越幸福的良好景象。

   《巴山等你来》 作品扎根于大巴山,弘扬大巴山劳动人民为共建美好家园、努力奋斗的精神。为一首带引子与尾声的复二部曲式结构,对演唱技巧、内涵表现、审美特征等方面均进行探索。充分运用民族和声的独特性巧妙的采用雅乐七声调式及本地五声羽调式。在曲调中融入民间锣鼓吹打喧闹等节奏,在一些原始民间音乐元素的基础上增加创作素材,丰富乐曲的内容,增强乐曲的表现力。

       《蔑丝飞舞》 竹编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是我国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使用广泛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诗歌《背蔸》唤起人们的记忆,描写了川东地区人民的竹编手艺,通过竹编的种类反映了竹编工具在农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描写了编背蔸的过程,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劳作场景;描绘了背起背蔸赶集,进行农产品交易的场景,展现了在党的领导下,新时代农村的变化,农民生活越来越美好,生活充满劲头的画面。表演者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琴、笛子等多种竹乐器,以不同的拍打、声腔、口吻、情绪等来表现人物的神态举止及其内心活动,表达了传承传统优秀民间技艺,展现幸福生活的场景。

   《巴山魂》总共包含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子,描写了巴山的壮丽景色;第二部分巴山颂歌,歌颂巴山儿女胸怀家国、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精神状态;第三部分打双草鞋送红军,表达了巴山人民对共产党的感激和军民团结的鱼水情深,体现了巴山人民始终与祖国同行;第四部分枪林弹雨,描绘了老一辈革命人为了祖国统一,人民幸福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勇于斗争的鲜明品格;第五部分缅怀,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深刻缅怀筚路蓝缕的岁月,回溯激情燃烧的年代,领略党的百年风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赞美了先烈不畏艰险、勇于搏斗、胸怀家国、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的崇高精神,引导新一代青年时刻不忘革命精神,应志存高远、忠于祖国、敢于担当、勇于奋斗,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建设者。

       巴渝战歌讲述巴人为了建设家园,抵御外来侵略,奋勇抵抗,智取胜利的战舞盛景。吉日吉时,巴军之师不在忍受外敌的长期剥削,奋勇反抗。敌众我寡,利用巴地巫傩歌舞来制造天降神兵来助攻的场景,不断通过巫傩歌舞做掩饰,根据地势变化不断地排兵布阵向敌军进行转移,敌军见所未见,闻所未闻那里来的这么多天兵,(在商周时期由于巫文化盛行,人们相信天兵助阵,以示此战为天意),因此吓退正在镇守的敌人。

   《迁出幸福稻稻来 以安仁乡“湖广移民的迁徙与传承”为背景线索,讲述以安仁乡为代表的一批湖广移民在漫漫迁徙路中的艰辛和希望,越迁越有,迁出幸福迁出未来,从整体上表现出淳朴的乡土气息,传达出真挚的历史情怀,展现出“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时代精神。

    《又见山里红  作品表现巴山人勤劳、朴实、善良的情怀,寄情怀于山水之间,寓快乐于劳作之中。是对我们现在生活的歌颂,对家国深深的情怀。